技术与道德并重 养护修路无保留

2013-08-14 112 0
核心提示:港产内地公路医生施伟斌,带领香港与内地的工程师团队,10多年来结合科技与环保,研发领先国际的百分之一百循环再用道路养护技术

      港产内地 “公路医生”施伟斌,带领香港与内地的工程师团队,10多年来结合科技与环保,研发领先国际的 “百分之一百循环再用”道路养护技术。他不禁骄傲地说:“香港很多工程师都很棒,仍然有很多机会。”

  施伟斌是香港上市公司英达公路再生科技(06888)董事长,1989年毕业于理工学院(现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他对记者说过一个 “故事”,香港某大专院校工程系教授说,如果有毕业生敲他办公室的门,向他推销保险,他会马上赶走该名毕业生。

  需明白事理 客人会找上门

  施伟斌替这名教授补充说,不是他歧视保险行业,他只是想说明纳税人在每位工程系学生身上花了很多钱,如不能学以致用,是一件很浪费的事情。施伟斌指,事实上,读机械工程在香港仍有发展空间。

  “我不否认香港金融行业对香港的贡献,但是做工程的仍然有很多机会,不一定赚钱少过商界。”施伟斌又指出,虽然没有人提倡香港要成为 “工程中心”,但是不代表没有发展空间。 “香港很多工程师都很棒,我们严谨的逻辑推理,以及高的质量要求,仍然是香港工程师的优势。”

  他举例说,手机出事大不了不能使用,但工程机械出事,是会 “死人塌楼”﹗ “做道路维护技术要求严谨,要求安全第一,为自己好,为他人好,为家人好,为顾客好。”所以施伟斌不做 “名医”,而要做 “明医”——明白事理的医生。 “‘明医’未必出名,但做明白事理、有医德的医生,必定会有病人找上门。”

  英达公司在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夕,参与北京长安大街路面重铺工程,一举成名。

  倘有保留 质量降损害品牌

  做 “明医”是施伟斌一直的坚持。他举例说:“由于我们的产品寿命长过其它公司,曾有同事跟我说,其实我们可以不需要做得那么好,人家一年出事,我们两年已很好了。如果按他的意思去做,我们可以在开‘药方’(为病路诊断)时下手脚。”说出这话的同事,被施伟斌拍枱指骂。

  “首先我是‘医生’,不能缺德,医生是医术与医德并重,如果有医术无医德,也不能称得上医生,治病就要毫无保留,做到最好。如果我有所保留,‘公路医生’的品牌便会被打烂。因为一传十、十传百,说老板说不需要做得那么好,慢慢就会令公司上下不再注重质量。”

  10多年前北上,在南京建厂做研发,由生产逾100万元的公路养护小型设备,到自主研发、技术国际领先,价值3,000多万元的 “就地热再生”机组,施伟斌多次强调要 “善用科技、共创多赢”。

  施表示,“我读工程出身,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程的贡献。相对于现时传统的公路养护技术,我们公司的新技术是‘破坏性科技’,但这对社会是一件好事。我们取代了污染行业,因为我们可以百分之一百循环再用。”

  “就地热再生” 环保效率高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指通过对路面进行加热、耙松、喷洒再生剂后摊铺压实的修路技术,达到物料回填和沥青路面掘路铺筑同步进行,实现公路铺设后当天回填、当天通车,解决长期以来传统开挖回填工程中,质量无法保证、工期长、交通干扰大、扰民的问题。

  传统的修路技术,是将路面挖开,再铺上新材料,但 “就地热再生”技术,令材料能百分之百循环再用,而且施工效率提高3至5倍,质量提高3倍以上,节省新沥青混合料用量80%,大大降低成本。施伟斌举例说,多年前红磡海底隧道重铺一段路面,导致大塞车,但只要用 “就地热再生”技术,就可以在3个小时内重铺并实时通车。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5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