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基科普
桩基础分类:
1、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划分
①高承台桩基础:承台底面高于地面,它的受力和变形不同于低承台桩基础。一般应用在桥梁、码头工程中;
②低承台桩基础:承台底面低于地面,一般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2、按承载性质不同
①端承桩——是指穿过软弱土层并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传递到桩端坚硬土层或岩层上,桩侧较软弱土对桩身的摩擦作用很小,其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②摩擦桩——是指沉入软弱土层一定深度通过桩侧土的摩擦作用,将上部荷载传递扩散于桩周围土中,桩端土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桩尖支承的土不甚密实,桩相对于土有一定的相对位移时,即具有摩擦桩的作用。
3、按桩身的材料不同
①钢筋混凝土桩可以预制也可以现浇。根据设计,桩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可任意选择;
②钢桩:常用的有直径250~1200mm的钢管桩和宽翼工字形钢桩。钢桩的承载力较大,起吊、运输、沉桩、接桩都较方便,但消耗钢材多,造价高。我国目前只在少数重点工程中使用。如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程中,重要的和高速运转的设备基础和柱基础使用了大量的直径914.4mm和600mm,长60mm左右的钢管桩。;
③木桩:目前已很少使用,只在某些加固工程或能就地取材临时工程中使用。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木材有很好的耐久性,而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极易腐蚀。
④砂石桩:主要用于地基加固,挤密土壤;
⑤灰土桩:主要用于地基加固。
4、按桩的使用功能分
①竖向抗压桩 ②竖向抗拔桩 ③水平荷载桩 ④复合受力桩。
5、按桩直径大小划分
①小直径桩d≤250mm,②中等直径桩250m
6、按成孔方法分
①非挤土桩泥浆护壁灌筑桩、人工挖孔灌筑桩,应用较广;
②部分挤土桩(先钻孔后打入);
③挤土桩(直接打入桩)。
7、按制作工艺分
①预制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用锤击打入、振动沉入等方法,使桩沉入地下;
②灌筑桩又叫现浇桩,直接在设计桩位的地基上成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或不放钢筋,后在孔内灌筑混凝土而成桩。在持力层起伏不平时,桩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8、按截面形式分
①方形截面桩制作、运输和堆放比较方便,截面边长一般为250~550mm;
②圆形混凝土空心桩是用离心旋转法在工厂中预制,它具有用料省,自重轻,表面积大等特点。
二、桩基检测
表1 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
检测方法检测目的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实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判定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
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钻芯法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缺陷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高应变法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桩身完整性检测宜采用两种或多种合适的检测方法进,
基桩检测除应在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外,尚应采取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或专业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
(1)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桩基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3)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
3、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
4、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
5、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
6、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达到本条第2款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表3的规定的时间。
表3 休止时间
土的类型休止时间(d)
砂土7
粉土10
粘性土非饱和15
饱和25
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7、施工后,宜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惊进行。
8、现场检测期间,除应执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9、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重新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