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设备鉴定估价和认证

2013-12-26 170 0
核心提示:这么多年的二手设备实践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价格和市场总是忽高忽低,我也是一直非常希望能从这中间理出

      这么多年的二手设备实践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价格和市场总是忽高忽低,我也是一直非常希望能从这中间理出一个头绪,稍微有一些逻辑性的东西,能在我们这个行业中把它推广开来,使大家以后少走一些弯路。

  我想的第一个方面是规范的鉴定估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谈一下目前二手设备市场发展的趋势。按我的观察来看,目前二手设备市场正处在一个价格回归价值的时间段。大家都知道感觉到,今年以来,二手机的价格幅度下滑得非常厉害,可能前两年做的很多的设备放在手里,今年再去卖的时候,大家都亏本了,而且亏得很厉害。主要原因我分析了一下,一个是由于前两年市场非理性的以旧换新的行为和整体市场持续下滑,增加了客户的恐慌心理,作为用户本身自己的设备来讲,他也在低价抛售,我们代理商和厂家手里存的库存的二手设备,前两年以旧换新过来,也在降价销售,整体就把这个市场的价格拉低了10%—20%。所以今年从事二手机业务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在亏损的状态。第二,代理商也由于资金的问题,为了套现,他甩卖他的债权设备。随着行业的下滑,整体的生意可能不好,退车、拖车这类的机会增大了很多,这些设备也在低价往外抛售。这个影响我预计在一到两年内,这些设备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市场将会回归理性。如果没有回归到理性的状态,按照这种方式发展下去,这个行业中的经营者都是在亏本的状态下运营,一方面是大部分人会退股,另一方面新机的价格肯定要下降,因为旧机的价格导致这么高的新机的价格不匹配,导致做这行的人都是亏损的。我认为现在这个阶段是各个代理商和厂家处理完老旧库存之后,再重新切入二手机业务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在6月份参加全国代理商会的时候,很多代理商的老板在讲,从2005年开始,二手机跟租赁业务就开始作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大家从那时候就开始纷纷建翻新工厂,但是建完之后,大家谁也没想到新机的市场在翻倍增长,这部分建的东西大家觉得浪费了,没有发挥作用。很多参与者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那么是不是这个生意不能做、不好做?到了今天,我认为大家应该重新把过去的这些东西再捡回来,事情是做对的,只是时机还没有到。

  第二个要探讨的是,成熟的二手设备市场的作用。我在这里说的二手设备市场,不是像徐水、深圳这些二手机市场,它应该是广义的二手机市场,如果没有科学的二手机市场作为支撑的话,那么融资租赁和以旧换新,以及再制造业务,都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成熟的二手设备市场是租赁业务规模化经营的一个先决条件,为什么说国外现在都是以租赁公司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国内都是单兵作战的个体户,3台、5台、10台、8台,原因就是大公司如果成规模的介入,没有一个成功的退出市场的话,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就目前来讲,我们面临的情况就是,这个市场上,无论经营性租赁还是二手机,都是个体户小规模的从业者在经营,占领这个市场。未来营改增进一步深入到建筑企业,可能这个形势会发生变化,未来真正的设备代理商应该会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主角。二手设备代理商就会把租赁二手机和新机销售形成一个产业化的经营,会形成设备回收、翻新、销售、进出口,往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施工项目的通用设备,现在大型的施工单位总承包之后,无论任何一个小型的工程也好,最后寻根溯源,第一道手都会回到大型的施工企业手里,都会追溯到他们那里,那么经营的税收、发票这些东西总是会需要的。营业税的情况下可能比较好变通,真正到增值税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些设备的使用,或许会转到一些专业的租赁公司去,他们买到了成批的设备,再租给一个项目,项目结束后再转到专业的二手设备市场,然后再统一出去,这就是一个非常正常规范化的循环了。

  一个成熟的二手设备市场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大家都可以退出去。比如今天我做了一个项目,我做了半年,我觉得做下去有可能会亏,按照这个发展的话,那么我现在不想做了,我觉得风险太大,我现在要退出去的话,可能损失会小一点,他随时可以退出去。这种情况,即使他有损失,也不会损失得很惨重,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良性循环的市场。还有一个就是在前期的话,每一个环节中,包括工程单位、施工单位到设备代理商,二手机的操作公司,他们都会很容易地做出一个整体的预算。

  我们回到正题,说一下二手设备鉴定估价行业的现状。据我大致了解,几个主要的外资品牌有完善的体系,制造商也都帮助代理商搭建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但是这些体系通常涉及到是技术评估鉴定的比较多,涉及到估价范畴的比较少。大家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各国的行情不同,价格的比例和市场环境不同,让厂家去做这方面的培训,有一定难度。其他的一些品牌没有很明确的系统,也缺乏一些经验数据,都是厂家和代理商在共同摸索。这种局面就造成了我们现在的二手机的经销商绝对是江湖大佬级别,他们在评估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也会跟他们进行一些探讨,你怎么定这个价钱,怎么看这个车,行情库存多少,他们都报给你,全凭经验,这个经验是非常神秘的。他们的运营体系也是一些代理商没法比的,他有一些独立的信息源,分布在全国各地,他是经营者和买卖提供信息是分开的,他不需要自己的业务人员,以及他和我们厂商的业务人员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沟通,所以他的操作成本上,在获得这些资源上,他的成本是低于代理商的。现在厂商倾向于将自己的破烂二手机亏本卖给二手机车商,原因就是自己没有经验处理,担心自己做的话,可能亏得更多。

  我们再看一下整个行业的机遇和挑战。要做二手机这个业务,现在大部分的厂商都是集中在以旧换新这个焦点上,还是把它当做一个辅助业务,主要是促进新机销售,这个观点一直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我们要参与这个生意的话,一定要把买卖当作一个业务单元,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做才可以,单纯的以旧换新,那就使你失去了很多平衡的机会。如果把它当作一个生意来做的话,第一步,我们的资源的能力,我们怎么去获得货源,这是我们要考虑的。在获得货源这方面,现在整个市场是越来越走向平稳,爆发式增长的时代也结束了,客户群体趋于稳定,每年新加入的客户在逐渐减少,以旧换新的需求,因为客户稳定了,那么以旧换新的需求会持续增长迅速。另一个原因,制造商对代理商的销售业绩是步步紧逼,导致客户对以旧换新要价过高,导致各品牌之间恶性竞争,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于旧机买进这块,不能单纯考虑以旧换新,要考虑去买一些便宜的,市场上价值好的设备作为货源。在销售这块,旧机的需求,跟新机相比是此消彼涨,新机2010年达到顶峰是5000亿,今年可能就是三四千亿的规模,现在二手机的销售总额达到了它的50%。之后可能再过几年,这个比例还会继续大幅度拉近,新机的价格现在基本上被各个厂家控制得很好,这一两年内变动幅度不是很大。新机的价格没有降,租赁单价,公价是越来越低,操作手的人工这两年涨了20%左右,客户的投资在这种形势下就非常理性了。二手设备在投资回报方面,对租赁用户来讲,租金是一样的,它的投资回报率就更具吸引力。大型长期的建设项目现在越来越少,从业人员众多,施工单位对未来持续获得工程项目的预期在降低,今年有工程,不一定能保证明年、后年一直都有工程,这个期望值是在降低的,所以他们也会有一部分转到从采购新机到采购二手机。

  再说一下盲目的以旧换新,对于我们新品牌来讲,它可以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短期会达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后期的维护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通过以旧换新做到的生意,客户的忠诚度是不高的,他是为了占便宜,他并不一定从内心真正认可你的价值。所以这些客户不成熟是一个方面,根本的原因,各个厂家的占有率,每年忽高忽低,没有一个厂家一直很稳定的就是10%或者5%,今年5%,明年10%,后年可能8%,忽高忽低,飘忽不定。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家没有真正在后市场,在服务方面把功课做足,都是单纯从销售方面入手,就会导致这个结果。

  今天参加这个会的代理商的数量不是很多,因为这个业务的操作主体一直是代理商在操作。对于我们做二手业务的话,代理商业务运营方面有这么多挑战。第一是技术评估这方面问题不大,老的工程师培训一下都可以。主要是定价问题。还有一个是现在做了就亏损,不做还不行,到底要怎么办。大部分的代理商和制造商,目前二手机业务都是被动进去的,70%—80%都把这个业务作为一个止损的业务,就是降低损失,而没有把它纳入到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现在的销售价格为什么低?主要就是时刻都在去库存,没什么考虑发展,所有公司的二手机部都是一个去库存的二手机部,拉过来,放那儿,定一个价钱,三个月卖不出去,又变成老库存了,然后打折卖掉了,后一批又来了,时时的都在去库存。所以公司的老板也不去想或重视支持这个业务,那业务部门又缺乏经验,他当然也不敢提想法,提了可能年底输了,对老板没法交待。所以这样从上到下,导致了许多公司的二手机部门其实就是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只是被动的接受一些公司的任务而已。这个方面,因为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后面谈一下如何从这些纷繁庞杂的数据中来找一些东西,为我们的定价提供服务。

  但是我们要看到,作为代理商和厂家来讲,在从事二手机业务中,我们是有很大的优势的。第一,公司有良好的信誉度,公司规模大。第二,评估技术专业,这是东西是我们卖出去的,我们对这个设备非常熟悉。第三,我们有一批忠实度较高的客户,认可我们的品牌。第四,代理的市场覆盖网络相比个人经销商、个体户要广。第五,财力雄厚,有制造商的支持,大部分的制造商对这些代理商以旧换新,操作这些业务,能给一些补贴。我们同时也存在以下这些劣势,二手级的收购成本高,我们有时候要靠业务员去获得这个信息,要承担以旧换新,客户超出这个设备本身价值的预期。再一个,我们的维修成本高,效率低,作为公司化运营,这都是算大公司病,当然我们的公司可能不是很大,但是我们跟徐水、深圳的个体户比,我们的公司比他们是大很多的,所以这个成本是高的。再一个,我们都是照章纳税的,可能税收方面要高6%左右。对于二手机翻新之后再销售来讲,我们缺乏一个合适的维修标准,无论是做得多么好的。因为二手机翻新销售,单纯的维修我们是有标准的,我们就要把它修到最好,完成就完事了。作为二手机维修之后再销售这种业务模式来讲,你可能把它修到最好,修到最完善,最后可能卖不出去,产生过度维修,所以这个标准定下来是比较困难的。还有一个,现在很多代理商操作二手机的时候都是整20吨以下的比较好办,租赁用户都拿得动,价钱也比较低,对于25吨、30吨以上的这些旧机很难处理,拿过来价钱再便宜没人要,上高山上不去,租给普通工程,耗油量太大。变成现在的价格是倒挂的,相同车况的30吨的二手机比20吨的还要便宜。

  对于这些挑战,通过代理商自身的体系建设能解决的方面,我们可以来梳理一下。二手设备业务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它不是一个非常纷繁复杂的业务,但也不能像目前实际操作中这么简单粗暴。将二手设备业务提升到收支平衡的独立业务部门来统筹规划、配置资源,这个是必须做的。可能在座负责二手机业务部门的同事比较多,这个可能是大家需要以后重点发展的一个工作。我们要有体系化的把这个东西提给老板去决策,否则的话我们可能在公司的业务发展中不能占有任何资源,如果你没有资源的话,赤手空拳想把这个事情做好,非常困难。在运营过程中理清这些交易的流程,库存周转率控制好,估测一下债权机的规模,以销定存,这样我们就会把这个业务运营得更平顺一些。再一个就是将二手设备按来源做分类管理,自负盈亏。建立必要的设施,做二手机业是需要一定的投入的,当然大的投入有大的做法,小的投入有小的做法,没有一个必须得投资上亿或者几千万,没有这个说法,从小做起也是可以,一步到位也是可以,行业中大的、小的都有成功的范例存在。做到这些就够了吗?其实还是不够的。

  在讨论下下一怎么改善的前提下,我们先看一下二手设备的价格属性,新设备的价格是由制造商制定的,是卖方主导的,这个价格里包含了成本、利润、服务等内涵,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是品牌,品牌的建立也可以是制造商脱离成本的束缚进行定价。二手设备的成交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无论卖方有没有利润,只能是根据市场认可的价格,否则你就卖不出去。二手设备的品牌,我觉得应该是属于代理商的,是服务品牌。因此整个宏观市场的变化,最先在二手设备市场开始体现,在整体市场下滑的初期,新设备体现的就是销量下降,二手设备体现的就是价格下降。最终二手设备的价格将影响新设备市场的定价。

  二手设备规范化经营的必要性,我们自己把自身的问题解决之后,还有一个行业规范的问题。如果大家不同步跟得上的话,这个事情还不能做。大家如果想把这个行业做大,那只有站到一起,首先要保持这个行业的健康。我们作为从事二手机租赁这个业务的人员,我们有这个责任。现在代理商和制造商这两年面临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现在华东这个地区据我了解,以旧换新的比例达到1:0.5,你卖2台新车,就要收1台旧车,北方可能要小一点,这是一个主要模式。所以这个生意变得我们不做也得做。所以未来的话,作为代理商和厂家来讲,强大的二手设备销售能力,将决定他们的盈利能力。目前这种简单粗暴处置以旧换新二手设备的做法是早晚会做死自己,自绝后路,你这样的话永远也无法培养自己内部人员对二手设备运营的业务能力,你永远都不知道它最后的成本在哪里,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个设备到了二道贩子手里,人家卖了多少钱。在你下一次在操作的时候,你还是只能按照原来的那个做法去做。所以这些二手经销商拿了你的设备,再来扰乱你的市场价格,最后导致厂家和代理商共同受损。

  所以我觉得,二手机业务从2005年大家开始高调推出之后,到了今年,七八年过去了,大家应该反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业务应该怎么做。第一,我们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让二手设备的价格真正回归到它的市场价值。以前我们卖新车,我说我们的设备保值,但是回收的时候,价格和以前宣传给客户的发生了很大的差异,客户说,你们的设备并不报纸,这就是不规范造成了后续设备的增值保值都没有了。二手设备置换业务,说到底它还是一个服务的业务,它应该类似于帮助客户提供融资和维修服务,没有别的。客户自己不愿意修,我们帮他修了。最理想的方式是客户之间直接交易二手机,那大家谁都省事,我们也不想主动去抢这个生意,非要从这个生意上赚钱,当然这种情况非常难实现,因为并不是有人要卖的时候,他就能很合适的碰到有需求的人。厂商在做二手设备业务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了客户,为客户解决了头疼的问题,提高了我们自己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又获得了新机销售、配件的销售增长。作为代理商的角色,应该就是一个设备应用的管理专家,一个专家顾问和一个服务公司,因为这个设备也不是一个快速消费品,所以投资这些东西,我们必须要在做这个业务的时候增加自己的服务意识。

  刚才我们谈了,技术评估有了,这些都做出来了,那我们怎么去定价。体系化的评估是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现在大部分的融资公司在操作融资租赁业务的过程中,包括银行,跟代理商和厂家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是非常不清晰、不合适的,设备出去之后,都是代理商第一级回购,厂家第二级回购,融资公司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个利差。这样合理吗?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么做现实吗?根本就不现实。前两年销售好的时候,可能融资销售的数量很少,由他反担保,他回购,逐步就处理出去了。这回大量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有这个能力,代理商没有这个能力,厂家也没有这个能力,就导致很多债权设备在晒太阳,有处理主导权的人没有办法做这个决定,没有处理主导权的人没有办法。对于一个不现实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这种模式,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一种做法。我们现在的融资公司,具有资产管理能力吗?融资公司不是银行,融资公司又在做着跟银行类似的事情,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是不是大家从银行贷不到款,才去找融资公司呢?我觉得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是需要金融单位做出一个思考,不能做了业务之后就做甩手掌柜的,这是比较麻烦的。再接下来,随着二手设备交易量的增大和库存量的增大,它的二次融资,银行和融资公司批贷的依据,要参与这个业务,那他怎么做,他有什么依据吗?法院拍卖的设备,它的依据在哪里,这个设备以什么价格出去?目前对于工程机械,我们能看到的,对它的公允估值的只有公估公司,公估公司通常是受保险公司、银行的委托,来为这些设备定价。类似于房地产业的二手房的买卖的评估,也是有相应的评估公司,但是它的评估价格只是作为一个买卖的参考。对于目前这些各类的估价公司来讲,在一些专用设备方面,他们估价的根据又来自哪里呢?我大致研究了一下他们出具的评估报告,我发现基本上他只是用了一个最常用的重置成本法,按一定的比例,按年限。对我们的设备来讲,第一块是年限折旧,通常挖机的年限折旧现在是以10年计算的,它占25%的比例。另一块是小时数的折旧,有按18000小时来算的,有按20000小时来算的,它做完以后,它再占25%的折旧比例,剩下50%是技术评估,评估出各个零部件的技术状况,它再占50%,这样加起来,达到一个100%的权重,这样评出一个价格来。这个在理论上是有依据的,但是在实践中,它跟市场销售的价格到底有多接近,这个还需要我们有一个综合的体系来对它进行验证。

  如果我们的鉴定评估体系建成一个完善的鉴定估价体系,这里面第一个要考虑的是鉴定估价人才的培养,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有的事情将无从做起。这个时间点,我们现在是不是在对的时间用对的人在做对的事,我觉得经过这一两年的大浪淘沙之后,我们已经走到了对的时间。在我们回收和销售一台二手设备的时候,定价心里有没有底呢,三个月后收回来一台设备,三个月后没卖出去,如果我们定到年周转率是4的情况下,三个月内我们没卖出去,我们怎么办,对于公司运营来讲,自己要定价的时候,公司内部的销售数据足不足够,我们公司总共卖了多少台二手机,各个型号的,有没有足够的参考数据,用我们的市场比较法来定价的话,它有没有足够的参考数据,很多公司可能数据有一些,但是这个量不足够,甚至很多价格是不正确的。二手机网站是现在大家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大家翻开几个专业的网站一看,这上面的报价鱼龙混杂,令人非常困扰。相同小时数的,有的报50万,有的报100万,价格差距非常大。在国外,拍卖行的数据是相对有一定的权威性,有媒体的人也跟拍卖行的老板有交流,说,现在来你们这儿拍卖的价钱很低,委托人都说亏本。拍卖行的人说,凡是到这种场地上来卖的设备,都应该是亏本的。所以如果我们用这个价格来辅助定价的话,也很麻烦,导致我们的设备都是亏本销售。

  对于二手机的价值来讲,它通常有三种价值:第一,它真正的本身的价值,这个也可以叫做重置价值,我100万买的设备,18000小时的寿命,现在工作了5000个小时,它还剩下的价值,它所能创造的价值,这个是它真正的价值,我们在评估过程中,第一个要找出这个价值;第二个就是它的变现价值,现在这个活我不干了,我想把它卖掉,市场上通用的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我能把它三个月内卖出去,这是变现价值;走到拍卖的这些,就是它的第三个价值,清偿价值,我破产了,现在我要还债,给多少钱就卖了,这是它的清偿价值。所以在我们处理二手机业务中,一直是在围绕着这三个价值在反复的互相切磋。

  这两年二手机的买卖过程中,前两年我们高价进来的,这两年低价卖出去了,高进低出。怎么做是最正确的呢?我们低买低卖,这种机会有,但是不多。高买高卖,能做到吗?不一定。所以在这个业务从事过程中,自己定价自己卖导致的问题就是从高买低卖到低买低卖,到不买不卖。前两年大家很热衷于这个业务,以旧换新高歌猛进,到去年、今年,以前高价买回来的要这么低的价格卖出去,导致很多公司说不做了,去年同样型号的车给我出了50万以旧换新,今年你要换就出25万,客户很不理解,说这是怎么搞的,要不那我就做不了。到最后干脆就不买不卖了,以旧换新业务我玩不过你们,我不玩了,这是它的一个发展过程。对于我们的客户,在购买二手机的时候,他们有很的期望,他们期望销售人员非常专业,品牌很好,服务网络完善,设备技术状况好,可以了解到这些设备过去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设备最好带点质保期,可用性高。刚才对客户的那些期望,一般二手机经销商是不会去做的,他也做不到,他也不想做。所以真正和客户沟通之后,客户非常期望我们作为代理商厂家,我们来帮他做这件事。每个客户都希望有一个公司能把他在工作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需求全部给承包掉,那最好,他最满意。

  还有一个比较感触的就是,二手机业务本身盈利比较困难,如果在座的做二手机业务比较多的人,可能和我有共同的感受,这个业务部门在整个公司的业务体系中有时候被看得无足轻重,属于脏活累活。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己找出一个更合适的方法,能给管理层带来信心,又把它确实能做成一个盈利的业务的方法,才能把我们这个业务的重要性提升上来,让整个公司知道,脏活累活要是做不好,主营业务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讲,思维转变是企业要成功转型的一个先决条件。对于这些新业务来讲,刚开始的时候做得好,是有锦上添花的作用。长期发展下去,它就会变成一个必备的生存条件,以前是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做了锦上添花,不做无所谓,以后你不做就难以生存。对于老板的一些思维,这个不是我说的,这个好像是马云说的,对这个业务刚开始可能是看不懂,然后是看不起,这个业务太小,一年我的新机卖1000多台,二手车卖100台,还亏钱,看不起这个业务,最后大家都上来之后,你再想做这个事,市场位置已经没有了。对于员工来讲,他的思维也要改变,脏活累活谁都不想干,从主观上不想干,除非我没办法,我非要做这个业务。但是这个又恰恰相反,各位做二手机业务的,都是从公司非常有经验的人中拔出来的,那就变成这些以前做新机很优秀的人,到了做二手机的时候,偏偏就是无所适从。不想干这个解决要解决掉,接着是不会干,需要加快培训和学习。第三是不能干,干不了,这个涉及到老板的职责,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服务、维修、零件,都是跟二手业务息息相关的,所以老板的职责,第一个是思想转变,第二个是要为他提供资源,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没有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这个生意做起来很难成功。

  二手设备鉴定估价人才的现状,部分厂商有自己组织技术评估培训,有内部的评估师证书。部分厂商也鉴定评估报告,晓东十年前就把他们评估打分的评估报告拿出来给行业内的各个厂家分享,像这些主导厂家还是非常有社会责任。评估定价报告的使用效果不是很清楚。缺乏系统的二手设备经理和评估师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行业内也没有设备评估师的培养机构,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公估公司的评价方法刚才已经说过了。现在有一些专门的执业的评估师事务所,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企业的兼并重组、资产金融类的,但是真正做设备的,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

  为什么我们要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呢?在将来,代理商营业收入的占比会发生变化,我昨天看了一个资料,国外的代理商70%的收入是后市场的,就是服务配件、二手机租赁的,新机收入只占30%,我们现在正好跟他们是相反的,我们的新机销售占70%,其余的占30%。所以这个收入的比例发生变化的话,就迫使我们非得去跟上这个改善。

  在操作二手机中,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就是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的一票否决。如果在控制这个过程中,我们第一线的从业人员主观上去扰乱了这个价钱,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以后的决策可能都是错的。

  最后谈一下行业协会的责任。行业协会在这方面前几年出台了一些标准,但是一直都束之高阁,没有得到实际的使用。我们希望最后行业协会能把这些标准充分的利用起来,给这些行业内的代理商、厂家一定的支持。

  最后看一下理想的评估体系。它的核心是二手设备的定价体系,我们怎么去定价。它要倚赖的,一个是二手设备流动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技术状态评估,首先我们要对设备做技术状态评估。还有一个是二手设备的整修方案,这个是要进行培训。还有一个是,我觉得协会应该建立一个二手设备的交易登记系统,采集最真实的各个代理商、厂家的销售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真正的定价,这个设备应该有三个价钱出来做比对,一个是技术评估状态定出来的价钱,一个是交易系统参考出来的平均价,再一个是未来买一台设备投资进去,按它的租赁收入,预测一下它未来的收入,和它第二次到寿命周期之后卖出去之间定的价,应该是这三个价钱的平均值定出来的价钱,才应该是一个最合理的价钱。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9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