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湿陷性评价及地基处理方法
2015-07-10
136
0
核心提示:湿陷性黄土易在压力环境下出现浸湿,一旦土层结构被浸湿,会迅速失去稳定结构,并且呈现明显的下沉情况。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会对建筑结构带来较大危害,所以本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进行评价,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希望为提高建筑安全性做出贡献。
湿陷性黄土是饱和后结构失衡的黄色土,在压力与水浸湿的环境下,土壤结构会遭到破坏,出现明显的下沉现象。建筑物一旦在黄土地基上施工,就会留下较大危险,随着下沉现象的加剧,就会导致建筑物发生裂缝或倾斜问题,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我国西部开发规模不断增加,西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建设区域,而西北地区黄土地段较多,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保证建筑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黄土湿陷性机理
黄土地区常年维持半干旱或干旱状态,在降雨量较少的环境中,水分蒸发量较大,土壤中的水分不断下降,盐类物质出现胶体凝结状态,使土壤粘聚力上升。在土壤湿度较低的情况下,土层无法抗拒土壤粘聚力,就会形成一种欠压型状态,在土壤被水浸湿后,土壤粘聚力下降,就会出现湿陷问题。因此,在选择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必须正确了解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机理,才能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二、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
(一)湿陷系数
标准湿陷系数以δs进行计算,它代表了土层在单位厚度情况下的浸水湿陷量,其定量直接表示了黄土地基的实际湿陷程度。
(二)黄土湿陷性
在黄土湿陷系数δs<0.015时,黄土形式属于非湿陷性黄土;在黄土湿陷性系数δs≥0.015时,则可以将黄土性质划分为湿陷性黄土。在湿陷程度维持在0.015≤δs≤0.04时,属于轻微性湿陷;在湿陷程度维持在0.04<δs≤0.08时,属于中度湿陷;在湿陷程度δs>0.08时,则可以划分为高度湿陷。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类型
在湿陷量实际测量值与计算结果≤70mm时,可以将其定义为非自重湿陷黄土地基;在湿陷量实际测量值与计算结果>70mm时,可以将其定义为自重湿陷黄土地基;在实际测量值与计算结果发生冲突时,需要根据实际测量值进行测定。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为了优化土壤形式,降低黄土地基渗水性与压缩性,避免湿陷性问题再次发生,或者完全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由于不同黄土地基的实际性质差别较大,尤其是黄土成因、区域、年代、厚度、等级、类别上的差异,决定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必须根据实际土壤情况决定解决方法。在明确地基厚度与湿陷等级后,需要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此满足黄土地基的使用要求,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虽然目前可以使用的黄土地基处理措施很多,但是所有方法都无法解决全部的问题,不同的地区地基土质存在很大差别,而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地基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同的,如果固定使用一种处理方法,根本无法解决所有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问题。在勘察阶段,需要及时进行现场取样,通过详细的分析后,确定黄土地基的性质、厚度,明确湿陷性黄土属于自重型或是非自重型,在详细的类比后,综合分析施工时间、施工周期、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选择其中最为合理的处理方法,通过优化设计,使黄土地基可以满足建筑施工所需的承载力与变形要求。
(一)灰土、素土垫层
将建筑基底所有湿陷性土层一次清除干净,或者挖至标准深度,之后使用灰土、素土进行回填,回填结束后夯实土层,标准垫层厚度维持在1.5-3.5m。采取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垫层阶段出现的湿陷性,避免因为地基压力问题导致的湿陷现象,也可以防止地基出现自重湿陷。灰土、素土垫层方法施工工艺简便,效果十分优秀,是我国常用的浅层处理方法,也可以作为部分湿陷性区域的处理方法。使用该方法后,灰土垫层地基承载力大幅度上升,基本可以接近350kPa,而素土垫层也可以接近240kPa,土层十分均匀。在使用灰土、素土时,地基含水量必须进行有效控制,在基坑进水或含水量超出使用范围时,需要采取晾晒等处理措施,控制地基含水量符合使用要求。在检测含水量时,宁可使用偏小的含水量,不能使用超出标准范围的含水量,如果含水量偏大,就会导致土体强度下降,而变形量也会随之增长。使用垫层的宽度必须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在进行碾压时,必须保证充分的碾压,保证垫层拥有平均的压实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碾压质量,一定要在满足使用要求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
(二)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使用重锤自由落体,直接夯实土体,使土体强度得到有效加强,降低土体的压缩性。该方法的施工工艺十分简便,而且原理较为简单,适用范围较广,在湿陷性黄土、砂土、软土中均可使用。在施工之前,需要明确施工场所的黄土湿陷类型,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决定夯击强度、深度、位置、次数等内容,并且根据试夯的结果决定设计方案,保证强夯法顺利进行。由于强夯法受到土层含水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局部处理效果较差,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增湿、降湿方法,避免土壤形成橡皮土。如果出现橡皮土情况,需要停止夯击,在经过晾晒后,加入碎石料后继续夯击,避免橡皮土出现。
四、结语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很多,而每种方法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新研发出的外象浸水法、深层搅拌桩、CFG、压力灌浆法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在选择处理方法时,必须根据实际施工环境进行选择,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配合适宜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雪峰,杨校辉.湿陷性黄土现场浸水试验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13,34(增2):222-228.
[2]黄雪峰,陈正汉,哈双,等.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特征的大型现场浸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28(3):382–389.
[3]刘保健,谢永利,于友成.黄土非饱和入渗规律原位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23(24):4156–4160.
[4]冯志焱,林在贯,郑翔.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个实例[J].岩土力学,2014,26(11):1834-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