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上的道路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

2015-07-13 84 0
核心提示:软土路基的成因很多,其性质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任何一种处理方法都不能有效地应对所有的情况,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仔细查清软土路基的产生原因及其性状,选用适宜的方法处理软土路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探讨了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通常指的是沉积在水下的饱和粘性土,在我国的山间盆地或沿海的内陆平原地区都有广泛分布。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系数小、压缩性高、强度低等工程特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道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由于道路的设计等级不断提高,对道路路况指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在施工过程中,道路路基穿过软土地域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道路施工或者建筑物建造中,都要对道路软土地基要进行科学、妥当的处理,处理好软地基对提高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工程造价方面都要重要影响。 
  一、道路软土路基的特点 
  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软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为50%~70%,最大甚至超过200%。液限一般为40%~60%,天然含水量随液限的增大成正比增加。天然孔隙比在1~2之间,最大达3~4。其饱和度一般大于95%。 
  2、软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即当原状软土受到振动或挤压以后,土体絮状结构连接受到破坏,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态。软土扰动后,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其强度会逐步恢复。 
  3、压缩性高,透水性差。软土的压缩模量Es<4MPa,其压缩性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大。软土渗透性小,一般竖向渗透系数在(10-6~l0-8cm/s)之间,因此土层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 
  4、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二、地基处理方法 
  不同类型软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含水率与实际性质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工程中处理软土路基也有不同的方法。 
  1、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是将粒径大于30cm 的块石抛入软土中,再利用机械力量将片石压入软土深部,利用片石的重力和相互之间的咬合力量将淤泥挤出路基的范围,从而达到加固路基的目的。抛石挤淤法一般应用于软土深度3m 以内的常年积水的低洼地带,如鱼塘、沼泽地等处,这些地带软土含水率非常高,软土呈流动状态,片石的挤淤效果最好。抛石挤淤时应从路基中间开始,先向前再向两边,这样有利于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然后利用重型压路机对抛石部分进行碾压,加速淤泥的排除,最后在抛石层的上方铺设一层反滤层后再在上部铺筑土路堤。抛石挤淤法由于对软土固结效果良好,费用低、易操作等原因,在软土路基处理中应用比较广泛。 
  2、排水法 
  (1)盲沟排水法。沿公路横向和纵向分别每隔10 米挖成网状矩形沟,当软土层在地下1.5 米以内,矩形沟的断面尺寸为150150 厘米,当软土层在地下1.5 米以下时,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沟的尺寸。在挖好的沟中填充直径为30-50 厘米的块石,之后在块石上铺10 厘米厚的碎石,碎石上面再铺土工布,避免泥土落入盲沟,影响排水效果。盲沟排水法能降低土体的水位,达到干燥土体的效果。盲沟法适用于深度在2 米以下的水塘或水田排水。 
  (2)自重挤淤法。自重挤淤法是通过堆载等措施加高的路堤身的自重,对处于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进行挤压.使淤泥或淤泥质土中的孔隙水在压力作用下排出的方法。从而提高路基的抗剪强度能力。在自重挤淤过程中为了不致产生不均匀沉降,施工时应放缓路堤坡度、缓慢堤身的填筑速度,必要时可分期填筑。该方法适用于路基呈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且工期不太紧的情况。 
  (3)预压真空排水法。预压真空排水法是对土体内部进行抽真空,依靠大气压力,将土体内水分从孔隙中排出,达到有效地硬化土体的目的。基本做法如下:先将加固范围内的植被和表土清除,再铺砂垫层,在砂垫层中横向布置排水管,并在在砂垫层上铺设密封膜,用真空泵将密封膜以内的水分抽出。真空预压法所需时间较长,处理范围有限,适用于工期要求较宽的流变特性很强的软粘土层。 
  (4)强夯法。强夯法是利用100KN 的夯锤起从10~40m 的高度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于软土层,强行将软土中的裂隙水和结合水挤压出去,达到固结土体的目的。由于强夯法的冲击力巨大,夯后路基在后期的最终沉降压缩变形也将大为减小。强夯法适用于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的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路基。 
  3、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法 
  袋装砂井直径一般为7cm,间距1 ~2m,深度根据设计要求而定;袋装砂井的编织袋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袋内砂不易漏失,袋子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一定的抗老化能力和耐腐蚀性能。目前使用的聚丙烯编织袋,应避免在太阳光下长时间照射,防止老化;所用的干砂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且含泥量要小于3%;袋装砂井的打桩专用施工设备有履带吊机式、轨道门架式等,圆形套管以钢导架作导向,顶端固定在振动锤的卡盘上,套管的顶端有一个能装入砂袋的漏斗,为防砂袋被挂破,应在砂袋入口漏斗处安装一滑轮,套管的下端安装可以分离的预制混凝土桩尖。钉桩位:先放出道路中心线,然后从砂井起点按照砂井间距,用石灰点或标钎放出桩位线;移动打设设备使套管桩头对准桩位,装好并插紧预制混凝土桩尖;启动振动锤沉入套管全要求深度,将砂袋放入套管漏斗中也可随砂袋下落往管内徐徐注水以减小砂袋与管壁的摩阻力,待砂袋沉达管底抽出套管。砂袋应有足够长度伸入排水砂垫层中以保持袋装砂井与排水垫层相联结,移动打设设备继续按前述程序打设袋装砂井。 
  4、灌浆法 
  由于软土内的土体呈现流动性,当采取水泥浆或其它化学药剂渗透入软土的土体内时,浆液与软土的土体将会混合、固化,使软土改性,变成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土体,达到固结土体的目的。灌浆法对软土的固化作用除了上述的直接作用外,还产生了其它两方面的附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土体的固结程度。一方面是化学浆液以一定的压力打入软土的土体深处,浆液向四周扩散时,使周围的土体形成一个塑性变形区,塑性变形区本身的固结作用也会使得远离浆液注入处的土体被挤压密实,使其承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由固结区和密实区共同组成的复合承载基础,加强了软土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深度的软土其性质也是不同的,当浆液以一定的压力注入土体后,各向异性的软土土体为浆的扩散创造了条件,化学浆液在不同的地层和不同的深度形成了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规模的浆脉。当浆脉逐渐硬化时,会使得两个注浆形成的桩体之间形成共同作用的体系,提高软土的承载能力。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技术应用时应考虑的因素 
  1、地基状况 
  应考虑地基情况,一般应对软土层较浅,软土层较厚和软土层厚且无砂层三种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2、道路等级要求的道路性质 
  (1)平整度要求应随着设计要求的道路等级的增高而采取不断增强的软地基沉降处理措施。当道路等级较低时,可以首先铺置简易道路路面,在地基沉降结束之后再铺置常规道路路面,此措施有利于节约施工资金。 
  (2)应考虑路堤的设计高度和宽度。 
  当采用换填法时,宽而低的路堤很容易出现局部破坏现象,而在设计高度大,稳定性不足情况下,采用压重法会受到比较大限制。另外当所设计道路路堤的宽和高值增大时,地基产生压力的底部将不断加深,进而会引起深处黏土层的沉降加大。 
  3、道路施工的周围环境 
  (1)道路施工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影响包括地下水的变化、处理地基时的振动噪声以及多余泥水的散落问题。因此应该在选择软地基施工方法前对于环境影响加以考虑。 
  (2)由于道路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有发生大的隆起和沉降的可能性。因此在路堤坡脚附近有重要建筑物和民房区情况下,应考虑将多方因素影响减到最小。 
  四、结语 
  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在施工中,地基的处理方式不仅会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从而改善软土地基的土质情况,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路基的稳定性,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陶云峰.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 科技传播,2012,14:117+114.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0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