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015-07-14 105 0
核心提示:地基是支撑建筑的基础,地基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建设水平,必须优选科学的地基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施工建设水平。本文围绕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展开讨论,分析了地基施工的特征以及具体的施工技术。

 
       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 
  1.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主要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更主要的因素是我国的地理环境状况具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地形包括了世界五大地形;另外还有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包括淤泥土质、冻土、黄土以及杂填土等;我国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还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熔岩土质也是我国的地质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地质条件决定了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所以在实际的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 
  1.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多发性 
  多发性时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鲜明特点,由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建筑局部甚至整体发生倒塌、开裂等现象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浪费,严重的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近几年,我国建筑倒塌事件的发生比较常见,这些事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 
  1.3、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基础工程之间的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上难度要大大的增加;第二,建筑基础承担了整个建筑的重量,所以在对建筑基础的事故进行修复时,需要考虑对建筑上部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要防止出现其他一系列的连锁危害,所以施工起来非常困难。 
  1.4、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严重性 
  建筑基础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所以其施工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并不重视,导致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建筑基础存在许多严重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竣工之后,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弥补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超过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所有投入资金。所以在确定建筑基础施工方案之前,建筑公司必须严格的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方面可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 
  2、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2.1、优选地基基础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整个建筑物重量的施加对象,要确保所选地基基础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满足未来所建设的建筑物重量所需,地基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试着选择独立基础,如果所建设的建筑物规模较大、重量较大,然而所选地基却相对软弱、脆弱时,则应该选择筏形基础。软土地基主要特征为:土壤有空间、富含水分,软土地基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土体成分的分析,参照土质特征来优化选择与处理地基。 
  2.2、预压法 
  在建筑建设前,根据施工地址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施加压力,积极排除工程所在地地质中的一切不利因素,以此确保地基能够满足对建筑物的承重,通过预压处理能够有效排出土壤内部的气体、水分,常见的预压法有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等等,前者通常用在地面之下的地基施工,通过设计竖井来确保土体中的水分能够全部排出,从而获得最佳预压效果;后者则通常用在软土地基施工中,把其中的软土换成质地较硬的土体,可以是砂石等等,再实施预压,以此夯实地基,提高其承受重量的能力,预压法能够极大地控制地基沉降。 
  2.3、强夯法 
  这一地基施工方法的实施前提是要做好数据调查,也就是要对施工地基的各种数据做出细致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夯的方法。 
  第一步要对地基场地实施预压、平整处理,再根据已经调查好的数据资料依靠实验的方法来定位夯点。如果地基土壤中有较多的水分,应该引入竖井排水法排除水分,也可以采用砂石填充法来解决问题,预防强夯中的下陷问题,为机器的正常工作运转提供良好环境,科学的强夯法应该从四周开始向中间逐步开展,这样才能减少场地再次平整带来的麻烦。强夯过后,施工场地得到了有效平整,为了提高夯实质量,应该再开展再一次夯击,具体的夯实顺序体现为首先实施深层土牢固,再实施中层土牢固,末尾实施表层土牢固。当所有的牢固工作顺利完成后,可以启动夯锤再次进行夯实,确保整个地基能够平衡地受力,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4、注浆法 
  在注浆前,首先需要对钻孔点实施科学定位,并深入、细致地检查钻孔的深度,从而得出注浆的调配比例,在实际注浆进行中,必须根据预先定好的钻点以及孔的深度来打孔,再把合适容量的浆液注入孔内,为了保证注浆质量,减少漏孔、浆液溢出等问题的出现,为日后复查提供便利。同时,在钻孔注浆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到土地承受压力的能力,要确保所注浆液量在土地可承受范围内,当临近地区同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土质有着巨大差别时,则需要首先对渗透性强的土体实施加固。 
  在注浆过程中,为了防止浆液溢出,应该在先对土层土方进行硅化加固,而且要在上方添加厚达1米的自然土,或者添加素土来进一步夯实。 
  同时,要特别关注的是,应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环境随时抽检浆液性能、调配比例等等,保证注浆的孔位、顺序、孔深、压力值等同事先的登记调查保持一致,确保施工过程达到科学、标准和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全面确保注浆施工质量。 
  在注浆工作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临近的建筑物发生变形、错位等问题时,则应该立即暂停施工,仔细分析变形的原因,需要的时候要对注浆参数做出科学的变化与调动,以此来提高注浆质量。 
  2.5、DDC灰土挤密法 
  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地基施工技术,其原理体现为:主要依靠孔内深层强夯法开展施工,凭借螺旋钻机将灰土倾注到孔中,本着分层的原则进行夯实成桩,再进行不断锤击,确保桩径不断扩大,同桩间土共同构建出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具有自身的优势特征,例如:改善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有效遏制地基土的湿陷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地基土的牢固度,改善地基,打造出高质量的坚实地基。 
  总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工程施工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对建筑的使用安全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满足我国城市化建设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我国对建筑中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曙光.试论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J].四川建材,2013,01:97-98+100. 
  [2]李大波.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21. 
  [3]王玉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103-104.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2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