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5-07-14 146 0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在京唐港滨海相海陆交互地层地基处理中采用碎石桩+强夯地基处理的工程情况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京唐港滨海相海陆交互地层地基处理中,以往多采用单纯的干振挤密碎石桩法或振冲挤密碎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由于该区多存在一层高含水量、高压缩性、软塑~流塑状的冲填土层,地基处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在京唐港某拟建场地的地基处理中,采用了碎石桩+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唐山市京唐港海港开发区,场地所属地貌单元为为滨海相海陆交互部位。预建粮食储备仓10栋,每栋跨度21米,长度60米,存粮高度6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设计单仓仓容量5000吨。总仓容量5000万公斤。 
  二、场地工程地层条件 
  根据勘察结果,场区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冲填土地、细砂及粉质粘土。 
  拟建场区内地下水位较浅,埋深在0.9~1.2米之间。 
  第②工程地质层冲填土经标准贯入试验验证,判定为中等液化层。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场地地基必须经地基处理才能使用,设计要求场地经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spk要求达到:仓心基础部分fspk >110 kPa,墙下基础部分fspk >130 kPa。 
  三、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点及野外勘察结果分析,提出三种地基处理方案: 
  1、预制桩法 
  2、干振挤密碎石桩法 
  3、干振挤密碎石桩+强夯法 
  经研究比较:预制桩法需大量钢材,工程造价较高,且在本地区不常采用,干振挤密碎石桩法,由于第②工程地质层含水量大,呈较塑~流塑状,对碎石桩限制力较差,根据附近相似地层碎石桩处理结果,效果不理想。 
  经研究决定拟采用干振挤密碎石桩+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四、地基处理效果 
  经干振挤密碎石桩+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后,对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的目的是确定场地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手段:桩身碎石层检测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为主,桩间土层检测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辅以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经检测,仓心基础部分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达到110 kPa,满足设计要求,墙下基础部分0.8米以下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达到130,满足设计要求。 
  对墙体地基部分进行了单桩复合静载试验以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最大加荷载力为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130 kPa的2倍。据平房仓场区单桩复合载荷试验可知,地基沉降量s随单位面积荷载p的增加多呈缓慢增大趋势,单位荷载为260 kPa,其最终沉降量在11.34~33.43mm之间,p~s关系曲线多属缓变形曲线。 
  检测结果:墙下基础经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30~140 kPa达到了设计要求。 
  五、结论 
  场地所属地貌单元为为滨海相海陆交互部位,场区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冲填土地、细砂及粉质粘土。以往多采用单纯的碎石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效果多不理想。本次采用碎石桩+强夯法施工,使冲填土层得到了置换,后经强夯处理,冲填土受挤压、压缩,大量水份经碎石桩体排出,强度提高,同时碎石层直接位于细砂层上,少量冲填土挤入其中,使地基得到加固。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勘察》(GB50021-200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地基与基础》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敏主编

  • 点赞(0
  • 反对(0
  • 举报(0
  • 收藏(0
  • 分享(13
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