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地基设计对建筑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则是进行地基设计的根本所在,设计方案是在科学对比分析勘察参数的前提下得出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确保提供给地基设计准确、可靠的参数,借以保证建筑施工的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本文就岩土工程检查勘察与地基设计问题进行探析。
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概述
在建筑领域,岩土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并对其作出正确评价,将结果以文件报告的形式向上呈报。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地质的调查和测绘、现场检验和检测工作、室内试验等,最终根据以上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制定符合不同施工阶段的成果报告。并可按其进行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勘察等。
地基主要是指支撑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者岩体。为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安全投入使用,并发挥出应有的使用功能,就必须保证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不被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在热胀冷缩等因素作用下不能产生较大的变形。此外,在进行地基设计时,地基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应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地基沉降值应小于建筑物的变形允许值。
3岩土工程勘察
3.1岩土工程的踏勘与资料的收集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的野外踏勘与资料收集,可以帮助我们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层以及施工条件。以此减少在勘探工作的盲目性,加强其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能使勘探成本更加的合理。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进行建筑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的建立,通常五层到六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在15 米基本上就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如果是对于一个五层框架实体结构的商场而言,由于柱网的柱荷载较大也可采用桩基,勘探孔的深度如果只有15 米是不够的;二是如施工现场的地质性质好,则可适当减小埋藏浅并且厚度较大的地方勘探孔深度,同时也可适当放宽勘探的间距;三是应采取合理的岩土工程勘探方式。不同地区、不同地层采用的勘探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湿陷土地地区需要进行人工开挖深井取样,碎石土粒径不同则钻进方式不同,软土地区需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等,以上工作都需在顺利完成岩土工程野外勘探和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地分析认证方可进行。
3.2原始数据资料的采取
由于岩土工程的勘探工作一向时间紧、任务重,而取准、取全原始资料是勘探的最基本工作,因此任何假象和误判都会对工程勘察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做好原始数据资料的采取,保证数据资料的真实可靠,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按照颜色、状态、湿度以及钻进难易程度的不同详细划分岩土类别。在多台钻机共同作业的情况下,要集中技术人员勘探出两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从而造成数据资料在分层、定性和描述等方面不统一,出现无法顺利整理资料的情况。其次是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不但要对周围地下水开采因素进行考虑,而且还要保证观测在钻孔施工24 小时后进行。除此之外,还需同时进行钻孔标高的回测工作。
4地基的设计
在进行地基的设计时必须因地制宜,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地基上的现有资源进行利用,并结合施工条件、结构类型以及材料情况等因素,根据岩土工程勘探资料进行地基的设计。
4.1粉土、粉砂地基承载力问题
如果对粉土仅按照其粘粒含量是否小于10%进行深、宽修正系数ηb、ηd的选取,在应用中发现,中密以下粉土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偏不安全。除此之外,粉砂可以取深、宽修正系数ηb=2、ηd=3,但不能修正湿-饱和、松散-稍密的粉砂。因此粉土、粉砂的深、宽度修正系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选取。
4.2地基均匀性评价问题
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对地基均匀性评价已做出明确要求,但并没有具体的评价方法。而一些设计单位以《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为标准,对一般建筑地基的设计进行评价,这是不准确,更是不科学的。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第3.0.2 条中,对均匀地基的界定是不需要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地基,如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则是不均匀地基,这个对地基均匀性的鉴定评价方式,得到了众多岩土工作者的认同。
4.3地震的效应问题
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必须对抗震重要性为甲、乙类的建筑进行波速测试。因为波速测试的数据对准确判断场地类别及确定工程的抗震造价有着直接影响。但是目前有些单位通过估算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再结合区域经验的覆盖层厚度,来确定场地类型和场地类别,这样的计算结果是不正确的,需要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
4.4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复合地基在进行基础底面积和埋深的确定时,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宽度修正系数应该取0,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系数应该取1。但当某些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不太大的土层进行CFG 桩复合地基处理时,如果发现复合地基深宽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该天然土层实行深宽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则是由于新旧规范衔接不当造成的。
4.5地基基础形式的选择
应该根据场地岩土层的情况并综合区域经验来选择地基的基础形式。在选择地基设计的基础方案时,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结构的类型、材料的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进行地基的基础设计时,应对地层情况、当地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不能只是单纯的依靠设计者的经验或者某个人的想法决定地基的基础形式。地基是整座建筑工程的基础,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地基的设计和地基基础形式的选择。
5结语
虽然近年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但是其很多的理论尚不完善,甚至还存在根据设计者的经验实行的情况,这给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的设计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对地基的设计有着直接影响,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使用以及经济效益,所以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岩土勘察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 张培成,王明格,陶志刚,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03).
[3] 陈俞佐,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0(19).
[4] 曾鹏, 周述军, 包振宇.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探讨[J]. 中国科技博览, 2011(14).